序号
|
姓名
|
科研成果名称
|
出版物
|
年,卷(期):起止页
|
备注
|
1
|
廖卫
|
Diferent triggers
for the two pulses of mass extinction across the Permian andTriassic boundary
|
scientific reports
|
2021,11:6686
|
合著(第二作者),SCI
|
2
|
廖卫
|
Premolar enamel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a Miocene hominid 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compared with Pleistocene and extant hominids
|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
2021,157:103030
|
合著(第三作者),SCI
|
3
|
田双娥
|
三种植物精油对博物馆空气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21,33(4):33-43
|
独著,核心期刊
|
4
|
梁志敏,刘治福
|
广西民族博物馆: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文化月刊
|
2021(7):26-19
|
合著
|
5
|
姚艳燕
|
博物馆研究成果传播方式刍议——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传播与版权
|
2021(2):113-115
|
独著
|
6
|
田双娥,赵晶
|
7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
2021(03):60-64
|
合著
|
7
|
郑琳,廖晓迪,田双娥
|
展厅温湿度数据分析及讨论——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桂林论文集(第八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97-209
|
合著
|
8
|
麻丽娜,葛又铭
|
瑶族青布挑花腰带鸟纹的刺绣过程与保护修复
|
文学天地
|
2021(06):5-6
|
合著
|
9
|
葛又铭,麻丽娜
|
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博物馆公众服务理念与方式的研究
|
科学与生活
|
2021(08):231
|
合著
|
10
|
李思明,田双娥
|
纤维素质藏品表面常见草酸青霉与、氏青霉生长速率的响应面分析与抑制
|
科学大众
|
2021(06):269-274
|
合著
|
11
|
赵旭铭,廖晓迪
|
《龙胜县瑶寨家庭翻身史》手稿的修复报告
|
桂林论文集(第八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210-216
|
合著
|
12
|
赵媛媛
|
我国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教育前沿
|
2021(29):286-329
|
独著
|
13
|
赵媛媛
|
原生民歌展示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以“畅享民歌”活动为例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2021(05):295-296
|
独著
|
14
|
黄世棉、曾昭雪
|
广西田林平山木柄瑶服饰文化的现状探讨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21,42(01):66-74
|
独著
|
15
|
褚楚
|
“美的瞬间:中国广西纺织文化展”策展解析
|
博物院
|
2021(06):107-112
|
独著
|
16
|
李自刚
|
浅论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作用
|
今古文创
|
2021(34):106-107
|
独著
|
17
|
欧波
|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广西民族传统建筑数字保护与研究
|
建筑技术研究
|
2021(4):52-55
|
独著
|
18
|
欧波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广西客家围屋保护工作的应用探讨
|
科学技术创新
|
2021(36):46-49
|
独著
|
19
|
覃婷
|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工作经验
|
新玉文艺
|
2021(20): 35-36
|
独著
|
20
|
梁燕理
|
现代水族铜鼓习俗及文化内涵研究
|
贵州民族文博2020,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2021:197-205
|
合著(第一作者)
|
21
|
郑雅元
|
博物馆里的小学教育
|
教育学文摘
|
2021,36(04): 369
|
独著
|
22
|
覃元励
|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定制化理念、模式及实现路径
|
教学与研究
|
2021(04):330
|
独著
|
23
|
覃元励
|
利用MOOC模式推进博物馆线上教育新形式的借鉴与启示——以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线上教育推广为例
|
中国教工
|
2021,71(03)2月上:258
|
独著
|
24
|
樊苗苗
|
“北袍南裙”——少数民族服饰初印象
|
《大匠之门》(30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64-173
|
独著
|
25
|
樊苗苗
|
壮服“三制”实物考
|
服装学报
|
2021,6(06):515-521
|
合著(第一作者)
|
26
|
徐光霁
|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探讨
|
中国科技信息
|
2021(17): 108-109
|
独著
|
27
|
徐光霁
|
浅析虚拟现实在博物馆展成中的拓展应用
|
理论研究
|
2021(15): 194-196
|
独著
|
28
|
黄国飞
|
由为神到为人代言——广西铜鼓及其象征意义的变迁
|
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十五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5-20
|
合著(第一作者)
|
29
|
褚楚
|
多样性和普遍性——ICME国际民族学委员会第52届年会综述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3-16
|
独著
|
30
|
陆秋燕
|
“大铜鼓”研究——兼论汉至唐代广西的青铜文化传统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26-39
|
独著
|
31
|
艾兰
|
广西民族地区背带及其文化研究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59-72
|
独著
|
32
|
凌红
|
公益性质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81-85
|
独著
|
33
|
覃元励
|
浅谈博物馆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拼布民族文化研学实践课程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86-96
|
独著
|
34
|
覃婷,黄世棉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02-107
|
合著
|
35
|
李娅
|
浅谈博物馆小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08-116
|
独著
|
36
|
黄诗莉,胡顺成
|
广西区内博物馆自主展览策划能力调查研究报告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23-134
|
合著(第一、三作者)
|
37
|
李自刚
|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灯光应用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44-150
|
独著
|
38
|
黄诗莉
|
色彩在构建展览主题及氛围环境中的运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宜居广西》陈列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51-158
|
独著
|
39
|
郑琳,李思明,麻丽娜
|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中创新应固守的核心要素的研究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59-167
|
合著
|
40
|
梁小燕
|
广西乡村影像发展现状评估与对策分析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68-177
|
独著
|
41
|
樊苗苗 ,梁小燕,陆思宇
|
生态博物馆语境下的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
|
民博论丛2020,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21:190-200
|
合著
|
42
|
梁燕理
|
史前岩画中关于旅队的故事
|
中国岩画
|
2021(1):53-57
|
译著,第三作者
|
43
|
胡鹏程
|
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宁明花山岩画中壮族先民的绘制技艺
|
广西文博(第四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1-20
|
独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