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学术资讯

博物馆里的另类——生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4-13 点击:21033次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也被称为“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和“遗产项目”。该词汇由天性浪漫且极富创意的法国人在1971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九次大会的一次午餐会上创造,并由法国人率先实践,继而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博物馆革新运动。
  一、生态博物馆运动何以爆发 
  生态博物馆的提出看似具有偶然性,但它却是20世纪60—70年代剧烈社会变革和博物馆反思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爆发了解放运动、北美少数族群意识开始觉醒、拉美进行了民族民主运动、欧洲开展了“去中心化”论战、北欧国家重新发现了传统,使得文化多样性和地方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受此影响,博物馆开始收藏平凡之物、研究棘手记忆,展示多元文化、参与体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社会所衍生的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传统文化被所谓“主流文化”所吞噬等问题和危机逐渐浮现,从而使环保主义兴起,这也促成了博物馆开始重视展品的原生地,将展品与原生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相联结。


生态博物馆的雏形——瑞典斯坎森露天博物馆
   此时的博物馆经历近两个世纪发展后,也逐渐暴露出了“雷同化”“精英化”,且未能在社区发展发挥作用等问题。基于此,一群富于理想主义色彩的博物馆专业人员开始对传统博物馆进行反思,最终导致博物馆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生态博物馆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态博物馆理论开始由法国向外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大约有400余座生态博物馆,分布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等地。
  二、生态博物馆VS传统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英文前缀eco,既不单指经济(economy),也不泛指生态学(ecology),而是指将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遗产、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生态博物馆之父——乔治·亨利·里维埃认为,生态博物馆是“一个进化的定义”,是“镜子”和“工具”。他还认为公共权力机构和社区居民是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基础,生态博物馆的内容表现为“镜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博物馆既是时间的表现,又是空间的表现,其具有“资源保护中心(保护)”“实验室(研究)”“学校(教育)”三种功能。
  因此,虽然生态博物馆脱胎于传统博物馆,且宗旨、目标、工作原则以及基本结构、框架等都与传统博物馆具有一致性,但两者与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加拿大学者雷内•里瓦德曾将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之间的区别归纳为简洁的对比公式:
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观众+专家
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记忆+居民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比较模型
   由此可知,传统博物馆一般将遗产从原生地搬到某一个建筑物内,而生态博物馆则将遗产保留原生地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展示与培育。因此,生态博物馆不再仅局限于某一建筑内,而是将某一特定的社区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原状保护,社区范围就是博物馆的范围。社区内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所有文化因素均为生态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
  生态博物馆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保存、展示和研究功能外,还是一个致力于社区发展的博物馆化机构。生态博物馆通过保护和传承社区的文化遗产,使社区居民认识到其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进而实现文化自信与自觉,最终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自我并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生态博物馆社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与传统博物馆仅仅围绕“藏品”不同,生态博物馆围绕“社区”开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活态”的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保存和向世人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以此促进遗产所在社区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三、生态博物馆类型 
  孙华教授认为,生态博物馆主要以文化景观类型遗产为对象建立的,按照新的文化景观分类,生态博物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农业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此类型的生态博物馆又可细分为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以村落、田地及其周围山川环境基础上的村落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和建立在近代机械化农业基础上的以私人、集体或国家经营的农场为对象的农场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目前,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基本上都属于村落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农业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典型代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
  2.牧业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此类型的生态博物馆建立在传统牧场上,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属于此类型的生态博物馆。

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
  3.工业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工业文化景观博物馆为建立在以仍然在生产,生产技术和工艺一直保留和延续的矿山、工厂、车站、港口等地的生态博物馆。法国的克勒索—蒙特梭煤矿社区生态博物馆就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法国的克勒索—蒙特梭煤矿社区生态博物馆
  4、宗教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在一直具有延续性教团从事宗教活动的寺庙(群)和宗教名山建立的生态博物馆就是宗教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5、城镇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
  城镇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是在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保留下大量历史建筑,同时城市传统没有中断的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城镇建立的生态博物馆。安徽省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和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为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四、生态博物馆的“名词解释” 
  生态博物馆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通常由社区、保护与展示对象、信息资料中心、展示中心、管理委员会、观众等要素构成。
社区:生态博物馆是将某一特定社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整体作为博物馆,该社区的范围也就等同于博物馆的范围,社区内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有关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内容都被生态博物馆赋予了含义,社区居民利用生态博物馆这一手段来保护自己的遗产并利用这些遗产来创造未来。
  保护与展示对象: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展示对象包括建筑、遗址、遗迹、自然景观、与社区生产和生活有关的物品、与社区历史和文化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俗、习惯、仪式、历史、传说、社区居民对其自身的认知和记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资料中心:信息资料中心为生态博物馆收集和保存有关社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纸质或电子资料)及其他文献的场所,负责对社区的资料进行搜集、对保护和展示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社区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信息资料中心也是接待专家和研究者的场所,为研究者和参观者提供研究和参观服务。
  展示中心: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等方式展示生态博物馆所在社区所有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价值等,以此促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和参观者的了解和认识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及其社区居民。此外,展示中心还具有收集、保管和保护诠释生态博物馆社区历史、文化和人们社会生活相关物件的功能。展示中心的功能与信息资料中心部分重合,广西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就将展示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进行了整合,建设的是“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

  管理委员会:生态博物馆的管理委员会主要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有关专家、社区负责人和生态博物馆的负责人组成。其工作职责主要是为生态博物馆提供研究资料和技术支持,为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运营寻求必要资金,指导生态博物馆向正确方向发展,管理生态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监测生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对生态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促进社会宣传和社会教育等。

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管理委员会会议
  观众:生态博物馆的观众包括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和外来参观者。其中,社区居民既是生态博物馆的“展品”,同时又是观众,通过参观和学习重新认识自己、社区及其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现象。外来参观者必须融入生态博物馆社区、社群当中,从而具体真切地感觉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完成博物馆体验过程。
广西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参观生态博物馆展览

参考文献
[1] 张晋平:《关于生态博物馆论文英文翻译的说明》,《中国博物馆》2005年第3期。
[2] 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一个进化的定义》,《中国博物馆》1986年第4期。
[3] 雨果·戴瓦兰:《二十世纪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用词和概念的起源》,《中国博物馆》2005年第2期。
[4] 雨果·戴瓦兰:《生态博物馆和可持续发展》,《2005 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83—84页。
[5] 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中国博物馆》2001年第2期。
[6] 潘守永:《生态博物馆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时性观察与思考》,《中国博物馆》2011年第Z1期。
[7] 潘守永:《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人民日报》2018年8月5日,第12版。
[8] 安来顺:《国际生态博物馆四十年:发展与问题》,《中国博物馆》2011年第Z1期。
[9] 孙华:《生态博物馆建设指南草案》(上),《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5期。

[10] 孙华:《生态博物馆建设指南草案》(下),《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6期。


供稿人:麦西

资讯 鉴赏 研究 服务 展览 生态博物馆

民博公告
民博快讯
党建风采
清廉民博
道德讲堂
文博快讯
关于民博

多维探索
民族志影展
精品赏析
世居民族
视频赏析
花山岩画
田野调查
专家学者
学术成果
学术资讯
铜鼓研究
学术委员会

博物馆活动
志愿者
参观指南
研学基地

 

 

新展预告
最新展览
常设展览
展览回顾
展览交流
虚拟展厅
生态博物馆资讯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
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
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
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
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网警ICP备案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博物馆 电话/传真:0771-2024322 Email: 技术支持: 灵启网络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93号

 桂ICP备10001057号-2   总浏览量:  47760612